前言
在西部军区刚组织PCL-181卡车炮,进入高原进行成建制射击训练的背景下,“Defence SecurityAsia”网站报道称,孟加拉国陆军的8人代表团,在为期4天的访问中,仔细讨论了采购SH-15(PCL-181衍生出口型号)的具体事宜,并亲眼观摩了实弹射击。这笔几年前开始,因印巴战争加速的军购,眼看就要落地了。
其实孟加拉国媒体在5月下旬,就报道了其陆军第7步兵师指挥官莫泽姆少将,即将率领代表团访华,并商讨采购SH-15事宜的消息。现在看起来,这则消息确实没错,就是行程没有外界期待的那么快。
而国内陆军组织的高原演习,则堪称完美的展示了PCL-181的性能。按照官方报道,这次演习是特意选择空气稀薄、天气恶劣的环境,考验PCL-181在最苛刻条件下,基于数字化网络作战体系,提供高速、高精度支援的能力。
展开剩余84%高原军演:PCL-181的实战化考验
2025年盛夏,中国西部高原的空气稀薄得能拧出水来。在海拔4500米的某炮兵阵地上,数十辆PCL-181卡车炮如钢铁巨兽般一字排开,炮管直指苍穹。这场由西部军区组织的成建制射击训练,特意选在空气含氧量不足平原60%、气温骤降20℃的恶劣环境下展开,目的只有一个——把PCL-181的性能逼到极限。
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,车载计算机瞬间接收到无人机传来的实时坐标。炮手们熟练地转动操作杆,液压系统发出低沉的轰鸣,25吨重的车体稳稳扎进冻土。
"装填!"随着指令,半自动装填机精准抓起一枚155毫米炮弹,以每秒5米的速度推入炮膛。只听"轰"的一声巨响,第一发底排榴弹划破天际,在42公里外的目标区炸开一朵巨大的蘑菇云。
紧接着,第二发、第三发……每分钟8发的射速让整个阵地笼罩在硝烟之中。更令人惊叹的是,在无人机引导下,后续炮弹竟然能精确命中同一弹坑,误差不超过半米。
这场演习完美验证了PCL-181的核心优势:在数字化网络作战体系支撑下,它不仅能在高原缺氧环境中保持稳定射速,还能通过数据链与侦察卫星、无人机、前沿观察哨实时联动,实现"发现即摧毁"的闭环打击。当最后一辆卡车炮完成射击后15秒,整个炮兵群已启动撤离程序,消失在茫茫雪原之中——这正是现代战争中"打了就跑"战术的完美诠释。
消息传到孟加拉国首都达卡,正在规划陆军现代化的决策者们坐不住了。他们清楚,这种在高原上展现的超视距精确打击能力,放到自家平原水乡同样能发挥奇效。
毕竟,PCL-181的底盘采用6×6全地形越野设计,涉水深度可达1.2米,在孟加拉国雨季的泥泞道路上如履平地。更关键的是,其25吨的自重对桥梁载荷要求极低,能轻松通过全国90%的公路桥梁,这对于河流密布的孟加拉国来说简直是量身定制。
孟加拉国的军购考量:从印巴战争到SH-15
孟加拉国对SH-15的关注并非心血来潮。早在2023年,该国陆军高层就曾秘密派员观摩巴基斯坦陆军的SH-15演习。当时巴军展示的"分散部署、联合打击、即时转移"战术,让孟加拉军官们大开眼界。而真正让他们下定决心的,是2025年5月的印巴冲突。
在那场持续17天的边境战争中,巴基斯坦的SH-15集群发挥了决定性作用。他们利用夜色掩护,将火炮分散部署在印控克什米尔边境的20多个隐蔽点。
通过战术数据链共享目标信息,各炮位几乎同时开火,在短短10分钟内向印军前进基地倾泻了300多发炮弹。印军事后统计显示,当天有200多名士兵伤亡,12辆坦克和装甲车被摧毁。更让印度头疼的是,每当印军反炮兵雷达锁定巴军炮位时,SH-15早已转移到百公里外的新阵地,让印军的报复性打击次次落空。
这场战争让孟加拉国看到了SH-15的实战价值。他们的国土80%是平原,传统牵引式火炮在雨季根本无法机动,而重型履带式自行火炮又受限于桥梁载荷。
反观SH-15,其公路最大速度达90公里/小时,从首都达卡到印孟边境的任何地点都能在3小时内完成部署。更重要的是,SH-15配备的末敏弹和卫星制导炮弹,能有效压制印度部署在西孟加拉邦的"阵风"战机机场和装甲集群。
不过,孟加拉国的采购之路并非一帆风顺。2024年首次提出采购意向时,军方内部就存在分歧:有人担心SH-15的单价(约230万美元)超出预算,也有人质疑中国武器的可靠性。
直到2025年5月,当印度在边境增兵并部署"阵风"战机后,这种疑虑才彻底消散。正如孟加拉国陆军参谋长在内部会议上所说:"当印度的'阵风'能在15分钟内飞抵达卡时,我们需要的不是辩论,而是能在15分钟内摧毁其机场的武器。"
中巴合作的新里程碑:SH-15的战略意义
对于中国而言,SH-15出口孟加拉国远不止是一笔军贸订单那么简单。这背后是中国军工体系从"性价比优势"向"体系化输出"的华丽转身。
首先,SH-15的技术参数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。其155毫米52倍径火炮发射增程弹时最大射程达54公里,远超印度现役的K9自行火炮(40公里)。
更关键的是,它配备的自动化火控系统能在60秒内完成从接敌到射击的全过程,而印度M777牵引炮完成同样流程需要5分钟。这种代差让SH-15在南亚次大陆的炮战中占据绝对优势。
其次,这次军购延续了中国"武器+技术+服务"的全链条合作模式。根据谈判框架,中方不仅将提供40-60门SH-15火炮,还将在达卡建立联合维修中心,并为孟加拉国培训500名数字化炮兵人才。这种深度合作模式,正是巴基斯坦此前引进SH-15生产线的"缩水版",为未来可能的技术转让埋下伏笔。
从地缘政治角度看,SH-15落户孟加拉国将重塑南亚军事平衡。印度近年来大力推进"东进战略",在西孟加拉邦部署重兵,对孟加拉国形成战略压制。而SH-15的到来,将使孟加拉国首次具备对印度东部战略目标的精确打击能力。正如巴基斯坦军事专家阿巴斯·汗所言:"当达卡的SH-15能覆盖加尔各答时,印度的'阵风'战机就不得不考虑后院起火的风险。"
这笔军购的另一个深远影响在于,它为中国军工打开了东南亚市场的新窗口。目前,越南、泰国等国的陆军正面临火炮现代化压力,而SH-15的高原实战表现和亲民价格,无疑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极具吸引力的选项。可以预见,随着孟加拉国成为SH-15的"示范用户",中国卡车炮在东南亚的订单有望迎来井喷式增长。
当孟加拉国代表团在高原观摩完实弹射击后,带队的莫泽姆少将握着中方指挥员的手感慨道:"我们终于明白,为什么巴基斯坦总理在感谢中国时会眼含热泪。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,拥有可靠的朋友比什么都重要。"这句话,或许道出了南亚国家在大国博弈中最朴素的生存智慧。而SH-15,正是这种战略互信的最佳注脚。
发布于:湖南省炒股10倍杠杆,配资实盘正规平台,最安全的杠杆炒股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