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
9/4
[中国文化常识]
—— 避讳——
●●●
图片
在中国古代社会中,有种特殊的文化现象,就是人们认为人的名字与人的安全、健康及命运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,不愿意别人知道或使用自己的名字,以保护自己,以及为了尊重帝王或者尊长也会避免说出他们的名字。
由此看来,名字对中国人的影响非常深刻,以至于几千年来,哪怕是在科技社会如此发达的今天,但凡涉及到起名的事,大家都非常看重,甚至有时是举全家之力,大家都在想,每个字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。哪些字能用,哪些字不能用,哪些字好,哪些不好,都是有讲究的。
所以从古至今,名字对中国人而言,都非常重要。只是不同的是,在今天没有那么多需要避讳的,但是在古代社会,避讳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,因为稍有不慎,就可能会给自己甚至家族带来灾难。
避讳
含义:在言语活动中避免说出、写出他人的名字,而改用其他字眼代替,以表示敬畏。
需要避讳的情况
国讳:当代皇帝及本朝历代皇帝之名,有时甚至包括后妃之名。圣讳:孔孟之名等(非常有名的人)
家讳:父母、祖父母之名
宪讳:下属不得使用长官及其父祖之名
无需避讳的情况
讳名不讳姓,君前无私讳:在君主面前,臣子只避君主不用避家人礼不讳谦名,二名不偏讳:名有二字,只避其一
诗书不讳,临文不讳
庙中不讳,凡祭不讳:在宗庙祭祀祖先时,对辈份低的先人可以不讳
避讳的办法
(1)改字
一是同训代换,用同义或近义字代替。比如汉文帝名恒,恒山就改为常山,在说文解字里面,恒就是常的意思。
二是随宜更换
三是改为形近字
(2)缺笔
一是缺笔不成字,如康熙帝玄烨的玄把下面最后一点去掉,就不成字。
二是缺笔后另成一字,如师缺笔后改成帅
(3)改音
如避讳孔子,就把丘读作“区”或者“休”
(4)替代
为了避免直呼人名,用其他词代替的方法。如为了避免朱熹之名,就将《归去来兮辞》里的晨光熹微改成晨光某微
(5)空字或覆黄
即少写一字,或者以“口”代之,或者用黄纸覆盖。这种情景在很多书法作品里面能够看到。
参考文献:
[1]李建中,中国文化概论。武汉大学出版社,2019.06
//值得被看见的中国文化//
<<< END >>>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炒股10倍杠杆,配资实盘正规平台,最安全的杠杆炒股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